超声引导——麻醉科医师的第三只眼睛
近日,一位84岁的吴大妈因左足坏死数月在当地医院治疗无效,慕名来到抚州第五医院求治。吴大妈有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老年痴呆和心肌梗塞史,心肺功能差,手术风险极大。尤其在麻醉选择上,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完全不能实施椎管内麻醉,如若采用全身麻醉则术后苏醒和恢复十分困难。经麻醉科多次会诊后决定为其实施一种新型的麻醉方式——超声引导下隐神经加坐骨神经阻滞。
3天后,吴大妈在这一麻醉方式下顺利地接受了左足创面修复和植皮手术,所有穿刺都在超声可视化引导下进行,血管、神经显示得很清楚,穿刺又快又准,术中患者保持舒适无痛,麻醉效果很好,手术很顺利,生命体征一直保持平稳。
术后恢复良好,老人精神非常好,对麻醉科医生的技术赞不绝口。病人的满意让我们觉得十分自豪。
传统神经阻滞麻醉——盲人摸象
过去,麻醉科主要采取的是传统的神经阻滞麻醉方法,麻醉医生往往根据一些解剖标志对周围神经进行定位,将局麻药注射到外周神经干附近,通过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使该神经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达到手术无痛的方法。
操作过程中需要患者配合,麻醉医生通常会问患者“有没有触电的感觉?麻了吗?”一旦患者出现了这些感觉,就是已经靠近了神经,注入局麻药即可产生麻醉效果,所以麻醉成功率完全凭麻醉医生的业务水准、个人经验和病人的配合程度。
而遇到因肥胖而解剖标志不清楚,或是解剖变异的患者,麻醉医生经常由于操作困难需要借助神经刺激仪。如果遇见精神过度紧张、聋哑患者及小儿等沟通存在障碍的患者,就只能采用全身麻醉。在盲穿操作过程中,针尖一定要“碰”到神经才会出现“触电”“麻木”的感觉,因此术后有少数患者出现神经损伤症状。
可视化神经阻滞麻醉——眼见为实
2018年,医院为麻醉科添置了迈瑞TE7,并派出科主任徐小智和科室骨干到上海,北京、南昌等三级医院进行学习培训。
目前,抚州第五医院麻醉科在抚州市率先开展超声引导的神经阻滞技术,进行了上下肢躯干及脊柱各类神经阻滞和血管穿刺,为麻醉镇痛和危重病人急救起到了非常好的效应。该技术也成为我科每位麻醉医师必须熟练操作的基本技术之一。年轻的医生们高兴地说:“以前值夜班有时遇见肥胖、交流困难的病人做神经阻滞麻醉,经常因为找不到异感急得满头大汗,现在有了超声技术再也不用担心了!”
精准舒适麻醉——安全舒适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最大优点是改变了传统的借助解剖体表标志定位的方法,使麻醉医师能在超声直视下清楚地看到置入病人体内的导管和穿刺针的位置,目标神经,减少麻醉穿刺和插管带来的损伤。在超声显像下,麻醉医生能动态地观察到需要麻醉的神经进行精确给药,让神经被麻醉药包绕,使麻醉效果更好。而且通过超声检查,可以发现病人解剖变异,个性化地制定穿刺径路,不需要病人配合,还可在深度镇静下实施穿刺操作,大大提高了麻醉效果和安全性,减少了药物中毒、气胸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因此,超声引导下的麻醉,也成为了麻醉医师的“第三只眼睛”。
与椎管内麻醉相比,下肢神经阻滞对循环、胃肠道功能影响小,术后无需禁食;不易引起尿潴留,无需留置导尿(临床工作中遇到过许多患者都很排斥导尿);不引起术后腰背痛;且对于术后镇痛有明显的优势,也更符合目前舒适化医疗的趋势,同时病人安全性也大大提高。
国内外麻醉科多年来一直都朝着精准化、舒适化、可视化、安全化的方向发展。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神经阻滞麻醉穿刺技术在我们麻醉科已发展成科技创新的一大亮点。为推行超声引导可视化麻醉技术,我们计划举办全市麻醉医生培训班,希望这一技术能在更多的医院得到推广。